X 关闭
发展有需要 建设有优势
【资料图】
湖南:构建绿色智能高效新型电力系统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敏坚
你家的电来自哪里?
可能是来自宁夏塞上高原的光伏板或是太平洋南海的海上风机,可能是来自“超级充电宝”抽水蓄能站,甚至可能是邻居的电动车返送回电网的电……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下,这一切都将变为现实。
8月4日召开的湖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座谈会,提出要“高水平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为什么要建?具体如何建?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所在
目前,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较大。其中,以煤炭化石燃料为主的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占到了能源行业的四成左右。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今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强调的是以“新能源”为主体,逐步提升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的比例,并通过电网系统运行的变革,实现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各类负荷的友好接入,提升终端电气化率,通过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的共同发力,最终实现电力行业减排降碳目标。
湖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优势明显
为什么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一言以蔽之:发展有需要、湖南有优势。
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以电力为基础的能源支撑,重点实施引进外电提升、支撑电源建设、抽水蓄能规模化建设,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电力供应从原来的“硬缺口”逐渐实现“紧平衡”。
目前,全省电力总装机达到6323万千瓦,外电入湘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近三年来成功应对3676万千瓦、4043万千瓦、4165万千瓦的迎峰度夏“烤”验。全省风光新能源装机占比达27%、成为第二大电源,煤炭消费占比低于全国7.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去年全省绿电交易量增长7.9倍。
其中,在迎战今年入夏第一波4165万千瓦的历史最高负荷考验时,新能源“生力军”的功劳不小:风电最大出力达714万千瓦,光伏最大出力达41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储能电站最大放电功率达170万千瓦。
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以前每逢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总要担心收到停电通知,近几年这种顾虑明显少了很多,生产经营再也不用为缺电而犯愁。
总体来看,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紧平衡”还远远不能满足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以计算产业为例。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惊人的速度兴起,算力在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底座的同时,对电力的消耗也是指数级的增长。
比如一台千万亿次级超级计算机,每年大约要消耗一个中型核电站的发电量。《瞭望》新闻周刊此前报道,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约2700亿千瓦时,超过2座三峡电站年发电量。
另一方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湖南有独特优势。
从发展基础看,我省产业结构能耗低,能耗、碳排放强度不到全国的80%,转型优势明显;我省纳入国家规划的抽水蓄能项目装机1740万千瓦,电池储能并网规模达到263万千瓦,均居全国第二。
从创新能力看,我省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等一批高水平专家团队,拥有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字号”高水平创新平台,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研发技术领先全国,高电压钴酸锂等细分产品领先世界。
从产业配套看,去年我省新能源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涌现出特变电工海上风电500千伏电抗器、中车时代5兆瓦IGBT全控制氢电源系统、哈电风能陆海大兆瓦平台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能源装备制造产品,电工装备产业正成长为先进制造业的“参天大树”。
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高水平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以一流的电力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势在必行。
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000万千瓦以上
此次湖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座谈会上,国家电网湖南公司、中国能建湖南院、五凌电力公司等企业负责人,以及罗安、陆佳政、曾祥君等专家代表,纷纷为加快打造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湖南模式”出谋划策。
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建议,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融合应用,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发挥好峰谷电价“指挥棒”作用。
五凌电力负责人建议,坚持新能源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跨区域输电与就近消纳平衡并举,深化相邻省份电力互补互济、各类电源品种互补互济。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科院院士陆佳政建议,从提高源、网、荷三方的调峰调频能力出发,解决发电曲线与用电曲线峰谷不重合、风光消纳困难的难题。
座谈会释放的信号相当明确:要有计划、分步骤、高标准推进我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坚强柔性电网建设、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电力保供能力提升、电力系统创新升级。力争到2030年,煤电、外电等电力供应基础更加夯实,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000万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左右,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到5%以上。
大家还一致认为,要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并以此为“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干好;搭建全国首个政府搭台、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争取打造成全省第5大省级实验室;加快省属国企的能源发展步伐,充分发挥省属国有企业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同时,以长沙为重点,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影响力、带动力的新型电力系统试点示范区,比如将长沙橘子洲头打造成“零碳”示范区,在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集科普教育、培训研学、行业交流为一体的展示厅等,打造一批湖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样板工程”。
这样一个绿色、智能、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令人期待。
X 关闭